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遗体火化后,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火化师表示:优质的有机肥

遗体火化后,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火化师表示:优质的有机肥

遗体火化后,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火化师表示:优质的有机肥 主要成分

同村的老李是一名退休的火化工,曾在县城的火葬场上班,每天的任务就是焚化遗体,对过程了如指掌。我们年轻人经常问老李一些场的事情,尤其是对神秘的火化过程充满了好奇。

有一次跟老李坐在一起喝酒撸串,几个人又忍不住问他火化的事情,老李看着我们好奇的眼光,笑着摇了摇头说道:“你们真的想听吗?那要做好心理准备啊,我怕讲完了之后,你们就吃不下烧烤了!”

我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几乎,央求老李仔细说说。结果等他介绍完火化过程之后,几个人看着桌子上的烤串一顿作呕,真的一口都吃不下了!

  • 1、老李口中的火化过程

俗话说死者为大,在我国丧葬文化中,人死之后要让其走得风风光光,要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。

在过去以土葬为主的情况下,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家中走完丧葬流程后,就会直接将棺材安葬在村子附近选好的墓地里。

而当代国民主要以火葬为主,因此治丧过程中多了一项火化的流程,在出殡的当天早上,家属会将送至火葬场进行火化,之后将骨灰带回家进行安葬。

如果是在城市地区,人死后要首先联系殡仪馆,工作人员将逝者遗体拉走,在殡仪馆举办葬礼。葬礼结束后会拉到火葬场进行火化,逝者家属会将安葬在公共墓地或者直接寄存在殡仪馆里。

遗体被送至火葬场后,在正式火化之前,工作人员会对遗体进行检查,看看有没有不适合焚烧的物品,比如橡胶制品、塑料以及贵重金银首饰等,工作人员会将这些物品取下来还给家属。

检查完遗体后,火化师还要对遗体进行一些预处理:为了防止遗体在火化炉内受热不均而导致“爆炸”,火化师要使用特制的刀具等划破遗体腹部,还要刺穿脏器。

这些操作是不能让家属看到的,否则会引起他们的不适,这也是为什么火化时不让家属靠近的主要原因。不过这是火化师不得已而为之的操作,划破腹部相比遗体爆炸来说,要体面得多。

做好这些预处理后,火化师就要把遗体推进火化炉膛内了,然后操作炉膛内的喷油管喷油。火化遗体一般使用柴油助燃,根据遗体的大小胖瘦来决定使用量,但通常不超过8升。

在点火的瞬间,火化炉膛内会燃起熊熊烈火,焚烧装敛遗体的一次性火化棺材,身上的寿衣、寿被等丧葬物品很快就会被焚烧殆尽。

很快,遗体的皮肤会裂开,肌肉在高温下快速收缩,这让遗体的四肢发生扭动,甚至躯干都会微微“坐起来”,从火化炉外看去十分惊悚。

为了抚平扭曲的四肢的躯干,也为了提高火化效率,火化师会使用钩耙之类的工具对遗体遗体进行翻动。这些操作也是出于无奈,要知道火化师也不愿意做出对逝者不敬的动作。

随着遗体的软组织逐渐氧化消失,火化炉内的温度会继续升高至900℃~1100℃的最高炉温。在如此高温下,金银首饰都会被融化,不过遗体骨骼不会消失,只会变得疏松易碎,大块的骨骼甚至还保持着原有的形状。

大约一个半小时左右,整个焚烧过程就完成了,逝者家属就可以在拣灰台收敛骨灰了。与大家在影视剧上看到的粉末状骨灰不同,遗体火化后出炉的骨灰其实是一些大块的骨渣。如果家属想要粉末状骨灰的话,还需要火化师对骨渣进行碾磨。

其实对于老李所说的火化过程,我一开始是持怀疑态度的,因为听很多人说过火化一具遗体大约只需要45分钟,而且也不会出现划破腹部和翻动遗体的情况。

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后,才明白火化其实分为普通火化和绿色环保火化两种方式。老李所说的正是过去普通火化的过程,由于火化技术相对落后,而不得不对遗体进行不体面的操作。

而在今天大部分火葬场里,使用的都是新型绿色火化炉,火化过程要文明得多,也高效得多。不仅如此,逝者家属还可以通过火化炉内的摄像头,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火化过程,让家属放心。

  • 2、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

不管是普通火化还是绿色火化,遗体被焚烧之后,剩下的都只是一堆骨灰,而且骨灰的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。

一个标准款的骨灰盒尺寸为30×20×19厘米,一些人认为这么小的骨灰盒肯定装不下所有的骨灰,甚至认为火葬场只给亲属一部分骨灰,而装不下的那些会当垃圾一样倒掉。这其实是谣言。

研究表明,一具成年男性遗体焚烧后剩下的骨灰平均重量约为2.7公斤,成年女性的则约为2.4公斤,一个标准款的骨灰盒完全能将所有的骨灰都装走。

那么这些骨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?为什么会这么少?

首先,遗体被推进火化炉之后,在高温炙烤下,身体的水分会全部蒸发掉,软组织也会全部氧化,在大火中消失。

其次,一部分细小的骨灰也会在炉内高温下被烧成灰烬,并随着炉内的热气流,一起进到废弃排放系统。

有时候焚烧儿童遗体时,如果火候没有掌握好,焚烧时间太长,很可能连骨渣都不剩,直接烟消云散了。

研究表明,一个成年人的骨骼重量只占人体总重量的3.5%左右,也就是说一具一百斤的遗体,其骨骼重量只有3.5公斤。

而火化的大部分遗体都是老年人,骨质疏松,骨骼的重量会更少。再加上火化炉内的大火会将细小的骨骼带走,那么剩下的骨灰通常不会超过3公斤。

至于骨灰的主要成分,人体骨灰X射线粉晶衍射中显示,和磷灰石很相近,也就是钙磷酸盐。因为火化后,人体有机质已经全部焚烧,剩下的成分就是无机质,元素以钙、磷、氧和碳为主。

事实上,骨灰的各种成分都是肥料,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质,是细菌最好的肥料,细菌可以借助这些矿物质更加容易滋生。用火化师老李的话说就是:骨灰是上好的有机肥!

  • 3、如何正确看待火葬

虽然我国推行火葬已经几十年了,民众也基本上已经接受了人死之后要火葬的事实,但还是有人多不希望自己死后被火化,这主要是受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。

火葬的作用显而易见: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,另一方面则可以摈除传统的丧葬陋习。

前面我们提到,一个标准款的骨灰盒只有30×20×19厘米那么大,安葬在公共墓地的话,占地面积通常不超过0.5平方米,这比起一口棺材的占地面积要小得多。如果将骨灰盒寄存在殡仪馆,一个骨灰架上能放置上百个骨灰盒,可以节约更多的殡葬用地。

另外,我国传统丧葬礼仪讲究排场,葬礼举报越隆重,往往代表了对逝者越尊重,也更能体现子女们的孝心。这其实是丧葬陋习,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。

如今推广过火葬后,葬礼流程已经简化,从人去世到火化安葬一般不超过3天时间。因此火葬有利于摈除丧葬陋习,发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风气。

不过火葬也存在一些缺陷:

火化时需要柴油助燃,一具遗体所需柴油在8公斤左右,还要用电20度,而我国每天需要焚烧的遗体超过了4万具,这显然是对资源造成不小的消耗。

而且焚烧遗体时排出的气体,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,即便现在大多数火葬场都已经使用新型绿色火化炉,气体排放达到了环保要求,但是排放的二氧化碳,依旧会增强温室效应。这在当前缩减碳排放的大趋势下,显然是不合时宜的。

另外,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,最终都要埋入地下,这使得墓地无论如何都会越来越多。土葬以棺材入墓,盖以土坟,随着时间的推移,坟墓老旧后会风化,而城市中却以大理石作为墓地材料,难以风化。

相比较而言,传统的土葬反而节省了土地,而火葬使用的大理石墓地却造成“处处是坟”的现象。

其实除了火葬,有一种新型的殡葬方式已经出现,那就是冰葬。

冰葬的原理就是使用零下196℃的液氮浸泡遗体,之后依靠高频振动将遗体震碎,再通过真空设备将遗体碎粒中的水分抽干。经过过滤分离之后得到遗体的骨灰。

冰葬和火葬一样,都是将遗体粉碎成灰,不过冰葬不需要燃烧,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。而且冰葬讲究将逝者的骨灰埋在土壤中,让植物将其吸收掉,这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殡葬方式。

但是殡葬目前还难以推广,目前只在武汉等一些大城市进行试点,因为使用液氮来冷冻并粉碎遗体的成本太高。一套冰葬设备的花费少说也要上百万,这些成本转嫁到丧家人身上的话,恐怕很少有人愿意接受。

  • 4、结束语

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之后,剩下的骨灰还不到3公斤,这跟人出生时的体重相当,真的是生不带来,死不带走,而且骨灰的主要成分与一堆肥料无异,实在令人唏嘘。

不过相比人死后对其进行追忆,还不如在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多点陪伴,至于死后是土葬还是火葬,亦或者未来可能推行的冰葬,我认为这些其实都不重要。

最新文章